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智能 >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应织密法律法规网 为实现“双碳”目标护航

2022-03-15 15:26:13    来源:国际商报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定下的战略目标,也是对守护地球环境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年“双碳”工作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既提出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的目标,也列出了多项具体任务。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建言资政,谋方略,多条路径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建立健全法规体系

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国应织密法律法规网,为实现“双碳”目标护航。

“中国将用有史以来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既要保持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又要严格控制碳排放,这对我们完成这项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立法是其中的关键一招。”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如是说。

周汉民提到,实现“双碳”目标,法治是重要保障,国内现有相关法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可再生能源法、森林法等虽然涉及“双碳”内容,但较为分散,缺乏对“双碳”愿景的统筹考虑,法律针对性、内容完整性和制度精准性有待提升,“双碳”战略的法律地位需要进一步明晰。

对此,周汉民建议,一是对标对表,围绕国际最高标准,进行全面分析和适当学习。二是加强立法,围绕“双碳”战略,尽快研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在立法思路上,可选择一些比较成熟、紧迫性强、可操作的专门行业领域着手,率先设立专门法律法规;在完善国家层面立法的同时,可鼓励各地先行探索出台地方性法规,既体现地方特色,又为国家整体立法积累经验。三是完善保障,围绕重点领域,加强司法配套。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亦认为,目前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启动立法程序,结合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为“双碳”战略的推进实施提供更加系统、全面、有效的法治保障。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自“双碳”目标提出至今,各行各业与广大企业都在积极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021年已达到352.13万辆,居世界首位。

作为智能汽车制造领域的一员,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今年提交的建议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尤为关注。他建议在中国全面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将甲醇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和管理范畴,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带动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甲醇汽车的研发中,加快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

“在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方面,甲醇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李书福认为,发展甲醇汽车可促进绿色甲醇发展,带动绿色甲醇规模化,完全立足国情实际,符合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有序稳妥推进的宗旨。

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王一莉看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中之重是加快构建支撑整个城市低碳绿色发展的智慧化综合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绿色低碳的城市智能物联网,通过普及智慧共享数字化电源,为绿电交通工具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题。

王一莉进一步表示,智慧共享数字化电源提供了针对充电难题的全套解决方案,在电动汽车整车出厂配备标准充电设备的基础上,可以实现“邻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新模式。从不同场景来看,大功率充电适合在就地运营场景快速补电,占比在10%左右较为适宜;小功率适合目的地补电,以居住办公地充电为主,占比在90%左右;运营车辆更多使用快充,私家车辆则尽量不占用充电站资源。在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的场景下,利用智慧共享数字化电源在光伏发电的就近停车位实施绿电充电,可以最大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则建议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进一步推进绿色能源、绿色工业、绿色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重大战略技术研发储备。

“工业领域必须依靠深度技术变革来引领‘绿色工业革命’。”沈南鹏说,工业用能方面,功率半导体等新一代电力电子技术可有效支撑从煤到电驱动的再电气化改造;绿色工艺方面,国内一线钢厂已开始布局氢基竖炉,基于生物合成技术,绿氢、绿氨等原材料的绿色化工和冶金工艺都在快速发展中;工业装备方面,物联网、AI等技术未来将在工业领域迎来发展热潮。(白舒婕)

关键词: 法律法规 双碳目标 可再生能源 绿色低碳科技

相关阅读